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要闻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合肥市“十四五”工会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合工办【2021】33号)

 来源: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2021-08-20 11:33

各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各县(市)区发改委、各开发区经贸局,直属、产业工会,市总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十四五”工会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合肥市总工会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727日    


合肥市“十四五”工会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合肥市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分析新时代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把握工作全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现制定合肥市“十四五”工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过去五年,合肥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大提升”、“建功立业大竞赛”、“维权维稳大推进”、“普惠关爱大服务”、“夯实基础大提效”五项行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富有成效,为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开展各类各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800余场,参与职工300万余人次;圆满完成3届职工技术创新和1届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成果近5000项,评出优秀等级以上成果900余项;评选命名首届“合肥工匠”10名,创建全国、省、市三级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76家,职工群众性创新竞赛活动蓬勃开展。

——职工入会和工会组建取得明显进展。五年来,通过普惠活动、关爱行动等引导促进八大群体建会入会、百人以上企业建会、“三新”企业建会,不断推动全市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全市工会会员从2016年的116.7万人增加到155.9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60.5万人,工会组织从2016年的8836家发展到1.4万家,涵盖企业数2.4万家,已建会企业的职工入会率在90%以上。全市8个区、开发区全部成立总工会,按照“一室三部”完成内设机构设置。乡镇(街道)和县(市、区)属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撤销工会工作委员会,成立总工会或工会联合会,其中,乡镇(街道、开发园区)总工会69个。出台《推进乡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对乡镇级工会建设进行全面规范。

——职工维权和民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通过全市各级工会的努力,职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市县(区)全部建立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成立市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切实加强维权维稳工作。大力实施法律援助,开展工会普法大讲堂400余场,覆盖职工4万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90件,受援人数753人,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努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100%,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制率85%。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2785份,覆盖企业21437家,覆盖职工116万余人。积极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稳定工作,开展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工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有效开展。五年来,扎实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制定下发《合肥市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对困难职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在档困难职工全面解困脱困;创新工会“四送”服务,共送温暖慰问救济困难职工11.63万人次,发放送温暖款物4641.84万元;“夏送清凉”实现公共服务业一线职工全覆盖。发放建档困难职工各项救助5704.5861万元,其中生活救助33206户,发放资金3936.6095万元;医疗救助1338户,发放资金837.0212万元;助学救助1984户,发放资金790.03万元;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其他救助6962户,使用资金140.9254万元。连续3年开展“绿色出行”普惠关爱行动,投入活动经费4768.45万元,覆盖会员100.95万人。建设爱心母婴室135家。工会组织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工会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突出加强政治建设,扎实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培训工会干部2万余人次,推动了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表率走在前列”大调研以及“下基层、访工情”活动,围绕工会重点工作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全市工会干部积极投身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巢湖防汛抗洪“保卫战”,锤炼了党性提升了能力。积极融入新型智慧城市战略布局,着力提升网上服务能力。建成组织网上联通、普惠网上享受、业务网上办理,职工网上互动,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职工服务体系。合肥市工人文化宫新宫、合肥市职工大学新校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合肥工会微信关注用户突破53万,在全国省会城市工会排名稳居前列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锐意改革,着力创新,打造了“红色引领”、“蓝领创新”、“橙色关爱”、“绿色出行”四色工作品牌,市总工会先后荣获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工会财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十多项荣誉,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模范帮扶中心”,连续五年获全省工会目标责任制考核特等奖,多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总工会表彰。

二、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把工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15年初,中共中央出台了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7月份首次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2017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2016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指出“劳动模范是共和国的功臣,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进入十四五时期,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

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先后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全市群团改革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合肥市总工会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市委常委会及时听取工会重要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市政府持续加强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意见》《合肥市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和职业技能竞赛办法》,修订了《合肥市劳模评选和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帮助解决有关职工和工会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党中央的重视支持为新时代工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市委加强领导确保了我市工会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对工会工作的积极支持,形成推动我市工会事业发展的有效合力。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工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十三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就业人口规模不断壮大,为工会事业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市工会事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非公企业、新型社会组织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偏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还较为突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载体和手段还不够丰富,职工活动阵地建设与职工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广大工会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联系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面对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全市工会系统要胸怀“两个大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奋发有为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合肥工会工作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在市委和省总工会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着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着力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着力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着力推进工会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合肥现代化建设中再作新的更大贡献。

(二)“十四五”时期合肥工会工作发展目标

——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有新彰显。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移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激发职工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五年内,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更加深入开展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评选认定市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带动各级培育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评选奖励市级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蓝领动力。大力培育选树各类先进模范、工匠标兵、金牌职工等先进典型,着力打造精品劳模和蓝领工作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工人阶级先进模范行为引领带动全社会。

——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有新成效。以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为抓手,持续深化“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服务。五年内,大力开展农民工体检和带薪疗休养活动;在全市建设多个具有合肥工会特色的幸福驿站。建立完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制度,实施常态化送温暖机制。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有新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构建工会大维稳格局。五年内,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为职工送上法律服务,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已建工会的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有新提升。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依托,不断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五年内,依托市职工大学,建设合肥工会智慧学院,打造集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工兴趣课堂等于一体的网上学习乐园。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活动和工会大讲堂;重点建设示范性职工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大力开展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和带徒名师奖励计划,积极推动申报名师高徒,助推职工提升技能等级。

——工会组织自身建设有新加强。“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为目标,不断激活基层“末梢神经”五年内,全市工会会员总数、农民工会员数、基层工会组织数、涵盖单位数力争取得新突破。全市百人以上企业建会率达90%以上全市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实现六有目标。大力开展市级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评选命名工作。全市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普遍建立职代会,百人以上非公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稳定在85%以上。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方向,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为开创新时代我市工会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组织基础。五年内,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工会专兼职干部培训全覆盖。

四、发展举措

(一)实施“职工素质大提升”行动,凝聚共识更加坚定

1.强化职工思想引领。切实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引向深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全市工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展百年中国工运史宣传教育,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合肥篇章”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工会舆论阵地,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移跟党走。

2.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持续打造“工会大讲堂”“微课堂”等学习平台,通过专家课堂、空中课堂、实践课堂等多种形式,助力职工技能提升,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合肥好网民”活动,打造合肥工会好网民品牌,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阅读学习和送文化活动,不断巩固和扩大网上网下“同心圆”。

3.推进职工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实施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奖励计划。丰富和拓展工会系统对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平台和载体,积极与人社、教育等部门对接,助推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职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畅通产业技术工人职业上升通道。

4.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需求导向,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活动,整合职工艺术团资源,着力打造合肥职工文化艺术、职工体育运动等职工品牌活动。

(二)实施“建功立业大竞赛”行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5.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培育新时代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选树命名“合肥工匠”、金牌职工等先进典型,积极推荐劳模、工匠担任社会职务、参加重要活动,采取多种务实有效的举措,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加大关心关爱劳模力度,实施劳模特殊慰问金、劳模大病救助、劳模遗属慰问金、低收入劳模生活补助等制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劳模、劳模体检及疗休养等活动。积极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

6.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统筹推进,全面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开展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研,提高产业工人对改革的满意度。

7.广泛深入持久推进劳动和技能竞赛。把深入开展群众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作为凝聚职工力量、引导职工建功立业的重要载体。紧扣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广泛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和技能竞赛,优化竞赛流程,完善评估机制,扩大竞赛覆盖面,提高职工参与度,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各类职工创新竞赛活动,充分展现合肥职工技能水平、合肥城市创新面貌,不断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8.深化职工技术创新创效活动。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和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开展职工“五小”创新成果评选,鼓励引导一线职工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活动。建立职工创新成果项目库,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劳模和蓝领工作室创建工作。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广泛开展名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鼓励和培养青年技术骨干传承绝技绝活,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三)实施“维权维稳大推进”行动,更好发挥参与社会管理作用

9.积极做好源头参与。坚持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健全完善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配合人大执法检查和政协视察,形成职工维权的强大合力。实施工会维权专家库计划,整合资源,建立由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仲裁员等组成的高素质的工会维权专家队伍,开展职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努力化解劳动争议,稳定职工队伍。办好工会12351维权热线,加大职工依法维权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及时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及要求做出具体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解决在当地和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10.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推动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推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深化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健全职工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针对不同企业,就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保险和福利等内容进行要约。大力推进重点企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推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巩固和扩大集体协商覆盖面,提升实效性。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参加“安全生产月”“安全万里行”“网上安康课堂”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普及教育等活动,增强职工安全健康意识。

11.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推动已建工会的国有企业及其控股企业、百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同步建立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把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引向深入。推广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推动小微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覆盖率稳步增长。

(四)实施“普惠关爱大服务”行动,改善职工工作生活品质

12.创新“四送”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做好新时代“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实施工会网上就业技能培训,结合就业援助活动为企业招工、职工求职、职业培训、技能提升提供平台;以室外作业集中、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为重点,聚焦市政环卫、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安交警、八大群体等行业开展夏送清凉活动;金秋助学范围拓展至高中阶段,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不断创新冬送温暖形式,丰富服务内容,确保困难职工节日期间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职工,组织以公共服务行业、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岗位一线职工、产业工人、农民工参加的带薪疗休养活动。做好职工幸福驿站建设,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后勤保障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

13.实施精准帮扶。扎实做好低收入劳模和困难劳模的日常服务工作,针对困难职工群体,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帮扶救助等活动。做好深度、相对、意外致困职工家庭的精准识别,规范建档流程,坚持动态管理,加强帮扶政策宣传,分类实施精准帮扶。

14.推进普惠工作。“绿色出行”普惠关爱行动提质增效,倡导职工绿色出行新风尚,降能节耗保护环境。根据职工现实需求,全面实施职工普惠服务项目,采取传统和现代、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推动普惠工作,努力实现普惠服务从工会“定单式”向职工“点单式”转变,让更多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关爱。重点推进在企业建立“阳光家园”的工作力度,推动企业对备孕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给予特别关怀,试点开展普惠托育服务。

15.加强智慧工会建设。突出智慧属性,加快推进合肥智慧工会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智慧创新平台、智慧教育平台、普惠服务平台,并将核心应用能力向移动端延伸,打造“互联网+”职工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智慧工会数据库,做好与政务大数据对接,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加速网上网下融合,为工会各项工作提供有效后台支持

(五)实施“夯实基础大提效”行动,不断提升工会自身建设水平

16.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深入开展“下基层、访工情”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持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规定。深化廉洁自律工作,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7.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坚持强“三性”、去“四化”,认真查找解决工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将工会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工会事业与时俱进发展,不断改进工作内容和方法,努力扩大工作影响力和实效性,形成面向基层、运转高效的工会工作机制。深化工会财务预算管理改革,强化工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查审计监督作用,扎实开展工会经费审查审计工作,加大审查审计力度、深化审查审计内容、提升审查审计质量。

18.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实施“新领域、新业态、新组织”建会入会专项行动,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党群共建的方式组建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集聚的开发园区工会组建工作。延长“工作手臂”,推动以乡镇(街道)工会为龙头的工会组织网络建设,逐步实现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工会组织全覆盖。

19.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采用符合工会组织特点的干部培养锻炼方式,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工会干部进企业进班组等形式,提高全市工会干部政治能力、业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及省、市实施意见,健全工会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努力锻造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有担当的工会干部队伍。

20.改进工作作风。以践行党的宗旨为核心,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驰而不息转作风。深化“开门办会”思想,健全“工会干部走下去、职工群众请进来”双向联系制度,增强工会干部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全力打造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有求必应、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一呼百应的“两应”组织。

21.推动阵地建设。坚持公益属性,以服务职工为中心,缩小职工活动半径,加快推进市级职工服务活动阵地建设。“十四五”期间,通过新建、划转等方式,提升改造瑶海工人文化宫,新建包河工人文化宫和新站工人文化宫,适时在西部区域选址建设工人文化宫,更大限度满足全市职工文体需求。积极推动县(市)区工会大力建设职工活动阵地,鼓励支持职工集聚的开发园区以及大型企业工会建设符合自身特点、满足职工需求的活动阵地。

22.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对规划提出的具体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和预算计划当中,保证规划纲要与年度计划的统一性、承继性和执行性。将规划确定的任务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提高规划执行力,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完善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内外部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视情况按程序进行动态修订调整。深入宣传贯彻规划内容,提升职工对规划的理解和认识,使规划实施贴近基层、深入职工群众,汇集各方力量参与全市工会事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